10月4日,歐盟成員國投票贊成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高達45%的進口關稅,關稅將從下個月開始正式實施,為期5年。據悉,在投票中,有10個歐盟成員國投票支持,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投了反對票,另外12個國家棄權。
● 10國贊成:法國、意大利、荷蘭、波蘭、丹麥、愛爾蘭、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
● 12國棄權:比利時、捷克、希臘、西班牙、克羅地亞、塞浦路斯、盧森堡、奧地利、葡萄牙、羅馬尼亞、瑞典和芬蘭;
● 5國反對:德國、匈牙利、馬耳他、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
歐洲各國立場各異
贊成加征關稅的國家,如法國、意大利等,主要是出于保護本國汽車產業(yè)的目的。他們認為中國電動車的大量涌入將會對本國汽車制造商造成了嚴重沖擊。 以法國為例,其標致、雪鐵龍等品牌在全球市場上面臨激烈競爭,國內市場需求也在下滑,因此希望通過加征關稅來為本國企業(yè)贏得喘息之機。由于法系車在中國的市場上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法國對于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盟市場表現極為抗拒。投了贊成票的意大利,盡管其支持加征關稅,但也強調反對“貿易戰(zhàn)”,希望在互惠原則基礎上與中國繼續(xù)合作,實現雙贏,以維護全球經濟穩(wěn)定。 法國和意大利的立場其實早就有跡可循。法國政府在2023年宣布將從2024年1月起推出新的電動汽車現金補貼措施。法國電動汽車補貼新規(guī)更青睞法國和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同時將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拒之門外”。當時多位法國財政部官員表示,由于缺乏平價的歐洲產電動汽車,此前法國三分之一的補貼都提供給了購買中國產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這導致中國產電動汽車進口量大幅增長,嚴重沖擊了法國乃至歐洲汽車制造商,也使雙方之間的競爭差距越來越大。 “意大利制造”部部長烏爾索在今年9月與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面時表示,希望歐中雙方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他還表示,中國是意大利重要經貿伙伴。意方對擴大對華經貿往來意愿強烈,愿支持兩國中小企業(yè)開展務實合作。意大利汽車產業(yè)在研發(fā)設計、整車制造等方面擁有獨特優(yōu)勢,歡迎中國車企赴意投資,這是意方作出的戰(zhàn)略性選擇。意方不愿看到歐中之間貿易摩擦升級,這將損害各方利益。 意大利希望吸引更多中國車企赴意投資,而這一意愿也從側面展現出意大利汽車制造業(yè)的困境。根據意大利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ANFIA)的數據,由于國內市場需求疲軟以及全球市場競爭加劇,意大利汽車產量自2017年以來持續(xù)下降。2017年意大利汽車產量約為110萬輛,2022年下降到不到70萬輛,盡管2023年回升至73萬輛,但仍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意大利政府意識到汽車產業(yè)產能不足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一方面正在與該國唯一的大型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集團進行談判,希望將其在意大利的汽車年產量提高到100萬輛。另一方面,意大利政府也希望通過補貼、稅收優(yōu)惠和投資激勵政策,引進更多汽車制造商,加速意大利汽車制造業(yè)的發(fā)展。 反對加征關稅的國家如德國、匈牙利等,主要考慮的是其經濟的長遠發(fā)展,以及中歐貿易關系的重要性。德國汽車出口的三分之一就是銷往中國市場,德國的汽車行業(yè),尤其是梅賽德斯 - 奔馳、大眾等品牌,與中國市場有著深厚的聯(lián)系。一旦歐盟向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中國可能采取報復措施,這將使德國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德國汽車制造商也警告稱,關稅生效可能會導致德國在華投資項目受阻,影響德國汽車的出口。 德國一直以來都對加征關稅持反對意見,主要是擔憂此舉會沖擊本國的汽車工業(yè)。汽車工業(yè)在德國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該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之一。汽車制造業(yè)不僅為德國提供了大量就業(yè)機會(約占全國工作崗位的5%),同時汽車出口也為出口收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相關數據,中國約占德國汽車出口的30%-40%,是德國汽車出口的最大市場。作為世界汽車制造強國,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奔馳和寶馬對中國市場非常依賴,中國市場約占其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以大眾集團為例,2023年大眾集團在全球的銷量約為924萬輛,其中中國市場銷量約為324萬輛,是其最大的單一市場。一旦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出口到歐洲時被征收更高額的關稅,會極大影響中歐經貿關系,如果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受損不可估量。 匈牙利對華政策向來以友好著稱,雙方的合作甚至被譽為“一部長達幾十年延綿不絕的友誼史”。在匈牙利汽車產業(yè)目前的轉型升級中,中國企業(yè)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據蓋世汽車的不完全統(tǒng)計,在整車領域,蔚來汽車和比亞迪分別在匈牙利投資建造了能源工廠和整車工廠。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華友鈷業(yè)、格林美、恩捷股份、震??萍?、科達利、先導智能、航可科技和智佳能在匈牙利的投資布局涵蓋上游材料端、設備端及下游電池回收端。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指出,歐盟的決定限制了自身的競爭力、增長和發(fā)展能力,對世界貿易構成巨大威脅,也將極大影響匈牙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 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提高關稅是大概率事件。 盡管當前歐盟成員國投票通過了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的提案,但這并非最終結果。歐盟委員會將在 11 月 4 日前作出終裁決定,這期間中歐雙方的談判仍在繼續(xù),關稅水平存在調整或取消的可能性,盡管這種可能性較低。 從歐盟方面來看,一方面,根據歐盟反補貼調查法定全程,歐盟終裁實施方案需在開啟反補貼調查后 13 個月內完成。目前距離這個期限還有一定時間,歐盟委員會在這期間可能會充分協(xié)調不同成員國的利益需求和意見,從而對目前的方案進行修訂。另一方面,中歐雙方依然沒有放棄就電動車輸歐最低價格開展的談判,這意味著在終裁方案實施前的一個月時間內,對華電動車關稅水平可能因雙方協(xié)商而出現調整甚至取消。此外,歐盟目前的征稅方案補充了終裁后繼續(xù)和中國就關稅進行協(xié)商的條款,這也為未來關稅的調整留下了一定空間。 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歐盟在終裁中大幅度調整和取消對華電動車關稅的可能性很低。歐盟啟動此次反補貼調查并執(zhí)意征收高額關稅,其背后反映出歐盟在對華經貿關系處理上的競爭目標和地緣政治對抗目標。在當前的國際局勢背景下,歐盟可能會繼續(xù)堅持其保護本土汽車產業(yè)的立場。